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》杂志创刊于1987年,历时20余载,刊行200余期,是国内唯一一本以研究初级卫生保健理论、政策、技术方法为对象的综合指导类期刊,曾被评为“全国优秀科技期刊”、“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:。现被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全文版)》等多家数据库收录。

  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》杂志自创刊以来,始终坚持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,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;已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基本的、基础的、有益于保护人群健康的基本理论、政策、方法措施为内容,大力宣传国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政策,介绍国内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验,提供预防传染病、地方病、慢性病、妇幼保健和围产期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,为普及初级卫生保健知识,实现”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“的目标,进而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,被广大读者誉为良师益友。


医生沦为填表工具:千斤纸张背后的医疗困境

时间:2025-08-14 17:41:31

论文流水线:职称晋升的畸形密码

我国医生职称评审体系中,论文数量是横亘在职业发展路上的硬门槛。晋升高级职称需发表3-5篇论文,其中至少1-2篇必须发表于核心期刊,这一规则催生了“论文代写工厂”和期刊版面费的灰色产业链。一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坦言:“白天做手术,晚上写论文,患者需要的是我的临床经验,但考核体系只认我的笔杆子。”讽刺的是,一名擅长处理急重症的医生可能因论文数量不足,在职称评审中败给“纸上谈兵”的同事。

被消解的临床能力:从“治病”到“治标”

临床能力本是医疗工作的核心,但在现有考核体系下,它却被简化为表格中的勾选项。河北省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描述,上级检查往往聚焦于档案是否“美观”、数据是否“整齐”,而非诊疗方案的实际效果。更严峻的是,医生在填表、迎检中消耗的精力,直接挤压了问诊时间——患者抱怨“医生总是盯着电脑不抬头”,而医生苦于“系统里每个空格都比患者的症状更紧迫”。这种错位导致医患信任危机:当医生无法展现真正的专业技能,患者如何相信眼前的“表格专家”能挽救生命?

破局之道:让医疗回归“人”的本质

改革已显现曙光。某医院试点将临床能力考核纳入高级职称评审,通过手术录像分析、急症模拟处置等实践评估取代论文数量的机械比拼。数据显示,参与试点的医生问诊时间增加40%,患者满意度提升27%。这印证了医学界的共识:医生的价值应体现在诊疗方案的有效性、复杂病例的决策力,而非纸面数据的完美性。政策制定者需正视一个基本逻辑——用“千斤表格”考核医生,如同用病历字数衡量医术,终究是本末倒置。

医疗系统的内卷化本质是价值评判体系的失衡。当医生放下听诊器拿起签字笔,当科研论文沦为晋升道具,受损的不仅是医护群体的职业尊严,更是整个社会的健康防线。唯有让考核指标对准真实的临床场景,让职称评审尊重生命的复杂性,才能重建“医生治病、制度救人”的良性生态。